山西是全國的長城大省,忻州是山西的長城大市,據歷史記載和從保存現狀看,忻州14個縣(市、區),其中13個就有長城,就定襄縣沒有記載,是山西省長城分布最大的區域。其歷史跨度之長,朝代之多,長度之長,體量之大,形制之豐富,建筑風格之多樣,文化之深厚,地位之崇高,為全國之罕見,是中國長城的精華、長城文化的教科書,堪稱中國長城的博物館。
雁門關
忻州市的長城,從誕生時間上講它是歷史悠久,從地域分布上講它是點多面廣,縱橫交錯,堪稱長城的迷宮。忻州長城的修筑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戰國,是公元前333年趙肅侯在寧武縣管涔山深處修筑的趙長城,后來有秦、漢、北魏、東魏、北齊、北周、隋、宋、明、清等朝代所筑的長城,總長1000多公里。前幾年國家進行了一次長城普查,有些有記載,有些沒記載,現在有考察記錄的保存完好的明代長城還有248.731公里,分布在8個縣(市)19個鄉(鎮),還存有93座古堡、480多個烽火臺。據說過去僅偏關一個縣就有1000多座烽火臺,多數被老百姓種地刨倒了,由于基數太大,現在保存下來的還是不少。
偏關長城
忻州長城是相當美麗的,非常壯觀的,屬于全國所有長城段落中最美的一段。它是中華民族的古建瑰寶,文化內涵相當豐富。首先從建筑用料上說,忻州長城有磚砌長城,有石砌長城,有純粹土筑的長城,有土石混筑的長城,還有土木混筑的長城,我們的長城在建筑用料種類上竟有這么多,這在全國范圍內也是罕見的。再從建筑形式上看,有墻體形狀的長城,有壕塹形式的長城,即不是壘墻是挖的壕溝,以溝代墻的塹壕。還有橋涵形式的長城,橋涵式是長城過河時在河道或溝谷中修座橋洞,長城從橋洞上面通過,橋洞下面筑有鐵柵,只可流水,不能過兵。還有山險的長城,山險墻是長城走到山頂碰到了懸崖,走到懸崖邊就不再修了,利用懸崖人難以攀爬的地利,算作長城的延續,也就是利用險山險溝代替的長城。除墻體外,還有城堡、烽堠、墩臺、馬面、刁口、暗門等軍事設施。再從建筑的規模上看,它是千姿百態的,千變萬化的,墻體寬窄、高矮,磚石的厚薄、長短,垛口的間距、長短,墩臺的高低、大小,門券的方向、形狀,都不統一,各有千秋。
神池野豬口長城
免責聲明:忻州門戶網不以盈利為目的,內容僅供參考,我們對信息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。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和保持信息完整性。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處的信息或圖片,請版權所有者聯系我們,我們將及時補上,或刪除侵權信息,感謝您的辛勤創作。凡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,均為轉載自相關媒體,轉載并不代表我們贊同其觀點,也不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- 忻州門戶網 -